学生风采

弘扬汉文化 共渡花朝节

发布者:教育学院发布时间:2018-04-23浏览次数:438









“但喜二分春色到 百花生日是今朝”,328日,盛大的花神庙会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举行。活动现场通过穿汉服、演花艺、听琴曲等多种形式,让人们了解中国重要传统节日花朝节,体验节日习俗,感受传统节日魅力。教育学院的18位姑娘更是在现场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。







“花朝节”,俗称“花神节”,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。流行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等地。农历二月初二举行。节日期间,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,称为“踏青”,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,称为“赏红”。各地还有“装狮花”、“放花神灯”等风俗,这是纪念百花生日。花朝节由来已久,最早在春秋的《陶朱公书》中已有记载。至于“花神”,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,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,被后人尊为“花神”,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。近千名身穿汉服的年轻人应约而来,在这里举办了一场花朝文化的盛宴端庄的花神祭拜仪式,雅典的汉礼,花香味熏,仿佛时光逆转让人们感受到旧时花朝的盛况。典雅的汉服搭配绚烂的花海形成无与伦比的美妙幻影。





我国是汉文化的发源地,汉文化源远流长。在我国文化变迁过程中,汉服的演变见证着汉文化的发展。汉服文化,是反映儒教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,自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汉服已具基本形式,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,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,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。汉人、汉服、汉语、汉俗由此得名。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段历史时期,汉服文化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,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。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曰“是以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,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”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,被儒家尊为圣人。周礼通过《仪礼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,因而衣冠、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,汉服是礼仪的载体。





汉服是中国作为衣冠上国,华服之美礼仪之邦这些美称的来源之处,而现在人们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会去穿戴汉服讲究故汉代礼仪。就算是在一些活动或者宫廷剧中穿戴汉服饰或是礼仪也并不讲究,有一些更是与历史相悖。随当今时代发展,现代衣服结合国外文化一般以舒适,简便,时尚,体现个性为主,与之古代彰显地位身份大相径庭。渐渐的汉服文化已经遗漏无遗了。虽如此,但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服饰的变化趋势,汉服文化的改进与丢弃也是必然之势。汉服又称华服,款式繁多复杂,有礼服、常服、特种服之分,形制主要有“深衣”制、“上衣下裳”制、“襦裙”制,制作方式繁琐,服饰繁杂与拖沓,不方便行动,礼仪繁琐,地位更是高低分明,君臣之礼更是推崇,男尊女卑思想明显。一行一动皆受服饰局限,此下种种都不利于当代文明的发展,社会的进步。但汉服文化博大精深,虽然有所不足,但汉服文化包含的思想文化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后人。而我想花朝节的举办要求年轻人着汉服参加的意义也在于此了。



16学前2班徐承皓


身穿汉服士相见礼需左手压右手,举手加额,鞠躬四十五度,以此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。由此可见汉服文化不仅表示服饰文化更是传承古代礼仪文明。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,汉文化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改变。16学前2班的徐承皓说:百花生日花朝节,这是她第一次穿了曲裾,第一次做了花神执事,真是堂堂正正的汉服,堂堂正正的中华文化啊!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,更应在学校领导与老师的教导下增进对汉文化的理解。通过学习,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。为自己是光荣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。


撰稿:徐承皓 审核发布:杨彦琛